Posted on 

板配筋计算与施工图绘制

1.参数设置

1.1计算参数

  这一步主要调整的是边界条件,对于楼板而言:因为薄板受力钢筋直径较小,当边支座是梁或剪力墙时,板支座受力钢筋可以锚固在梁或剪力墙中,所以边界条件应当按照固端计算。

  对于板配筋的计算方法,有弹性算法和塑性算法之分,二者的区别在于:

弹性计算:根据弹性薄板小挠度理论的假定进行,一般通过调幅来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,属于传统的结构计算理论。适于允许裂缝宽度较严格的建筑。

塑性计算:假定板为四边支承的正交异性板,板在极限荷载作用下发生破坏,在板底或板面的裂缝形成塑性铰线体系且铰线沿板的周边、四角及中部把整块板划分为4块体形或三角形的小节板,采用极限平衡法进行板的内力分析。

  所以,一般弹性算法得出的钢筋量比塑性算法多20%是正常的。在安全性上来讲,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采用塑性算法已经有50年历史未有安全问题,所以二者在实践中都是可靠的。对于毕业设计要求的难度和程度来讲,我们可以选择默认的弹性算法

  对于挠度裂缝设置,我们可以选择根据允许裂缝自动选筋,其余设置按需求决定,一般默认不变即可。

1.2配筋参数设置及钢筋级配表

  这一步主要是选用钢筋,目前市场上提供的钢筋以HRB400为主,荷载较大时可以选用HRB500。其余设置按规范取值即可。

  为了便于施工以及达到合理的经济指标,我们还需要调整钢筋的级配表,现浇板配筋间距差既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,工程上一般将间距级差定为20~30mm。

1.3连板参数、板带参数

  默认即可,参数意义见其说明。

1.4绘图参数

  这一步自定义即可,为了绘图规范美观,注意:

  • 负筋标注界线位置为梁边,尺寸位置为下边;

  • 钢筋弯钩形式为斜钩;

  • 不宜采用简化标注方式。

2.计算

2.1数据编辑

  在利用PMCAD结构建模的步骤时我们已经给定了板厚、荷载,但在此处的“数据编辑”中我们依然有机会做调整:我们可以在数据编辑中修改板厚、荷载、计算模式、保护层厚度。其中,板厚和荷载数据修改后,程序会自动计入之前的建模数据,所以放心好了。

2.2边界条件

  同样得,尽管在计算参数部分我们已经设置了板的边界条件,但在此处我们依然有机会在此处的“边界条件”选项对部分边界条件进行调整。

2.3自动计算

  程序按照用户设定的计算参数自动计算,并显示现浇板每米板宽配筋面积图,青色字为配筋面积,黄色字为板底配筋面积,文字方向代表配筋方向。

2.4结果查改

  计算面积、实配钢筋、裂缝、挠度。其中,裂缝和挠度都是根据实配钢筋计算得到的,如果超限则为红色字。

3.绘图

注意:

  • “板底通长”和“支座通长”功能是将多跨板的钢筋联通;

  • 若调整构件的表达方式可在“通用”-“参数”-“构件显示”中调整。